欧博官网-击剑小明星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

admin 国际足球 2025-09-19 1 0

文/体育周报记者 陈明

清晨六点半,北京海淀区业余体校击剑馆里已传来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,14岁的姜鑫瑞穿戴整齐,面罩下的眼神专注而冷静,手中的长剑如银蛇般刺出,精准命中对手护甲上的感应器,对于这位刚在全国U15击剑锦标赛中夺得亚军的少年来说,这不过是又一个寻常的训练日。

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。”姜鑫瑞摘下头盔,露出汗湿的额头和坚定的眼神,“但站上赛场的那一刻,你只能靠自己。”

从羞涩男孩到赛场骁将

三年前,姜鑫瑞还是个内向甚至有些胆怯的小学五年级学生,一次学校组织的击剑体验课上,他第一次拿起剑就展现出过人天赋。“教练说我手眼协调能力特别好,反应速度也比同龄人快。”姜鑫瑞回忆道。

母亲王女士起初只是希望这项运动能帮助儿子增强体质,没想到姜鑫瑞迅速爱上了击剑。“第一次穿上全套装备,我感觉自己变成了 superhero。”他笑着说。

初期的训练并非一帆风顺,姜鑫瑞坦言:“最开始我连基本的步伐都做不好,总是同手同脚,有次实战练习,我被对手连续得分,差点哭出来。”

转折点出现在半年后的首场正式比赛,尽管止步十六强,但姜鑫瑞赢下了人生中第一场正式对决。“那场比赛后,我突然明白了击剑的真谛——它不是要你打败别人,而是挑战自己。”

独自上场的勇气

击剑被称为“格斗中的国际象棋”,既考验身体素质,更考验心理素质,在今年的全国U15击剑锦标赛半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强劲对手——来自上海的卫冕冠军。

“那场比赛我一度落后4分,教练在场边指导,但我听不清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击剑场上很嘈杂,面具也会阻隔声音,那一刻,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。”

击剑小明星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

调整呼吸,观察对手习惯,改变战术节奏,姜鑫瑞连追5分,最终以15比14的微弱优势晋级决赛。

“那种在压力下自我调整的能力,是平时训练无法完全模拟的。”姜鑫瑞的教练李建国说,“姜鑫瑞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在赛场上独立思考,击剑比赛中,教练只能提供赛前指导和中场休息时的建议,真正上场后,一切决定都需要运动员自己做出。”

金牌背后的付出

每天放学后三小时的雷打不动的训练,周末全天集训,寒暑假更是每天六小时的高强度练习——这就是姜鑫瑞过去三年的日常。

“有时候真的特别累,写完作业都快11点了,第二天早上还要早起训练。”姜鑫瑞坦言,“但我从没想过放弃,每次进步一点,每次赢得一场比赛,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。”

他的书架上,奖牌和奖杯与学术奖项并排放置,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,姜鑫瑞保持了班级前五名的好成绩。“击剑训练让我学会了时间管理,因为训练占用大量时间,我必须提高学习效率。”

这种平衡并不容易达成,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有段时间儿子因为训练强度大,上课时常打瞌睡。“后来我们和教练沟通,调整了训练计划,学校老师也给予了很多支持。”

新一代体育少年的成长

姜鑫瑞代表着新一代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形象——他们既追求体育卓越,也不放弃学业发展;既尊重教练指导,也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。

“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更全面。”教练李建国感慨道,“他们接触的信息多,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成熟,像姜鑫瑞这样的孩子,不仅技术过硬,还懂得分析对手心理,制定战术。”

体育心理学家张教授指出:“个人项目如击剑、网球、体操等,特别能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性和应变能力,在比赛中,运动员必须独自应对压力和突发情况,这种经历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极为有益。”

梦想与未来

谈到未来,姜鑫瑞的眼睛亮了起来:“我的短期目标是入选国家青少年击剑队,长远来看,希望有机会站上奥运舞台。”

但他也清醒地知道,竞技体育充满不确定性。“即使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,我也不会离开击剑,这项运动教给我的东西——自信、独立、坚持——会让我受益终身。”

击剑小明星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

下个月,姜鑫瑞将参加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,这将是他第一次国际赛事体验。“有点紧张,但更多是兴奋。”他说,“我想看看其他国家的选手水平如何,学习他们的长处。”

采访结束时,姜鑫瑞又回到了训练场上,他的身影在长长的剑道上移动,步伐灵活而稳健,每一次出击都带着超越年龄的果断与决心,那个曾经羞涩的小男孩,如今已在一次次比赛中成长为自信的少年。

正如他所说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但站上赛场的那一刻,你只能靠自己。”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击剑,或许也是人生竞技场的真实写照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