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博官网-刘越评全运会断腿事件,踢不到球还不会踢人吗?中国足球不冤!

admin 国际联赛 2025-08-26 27 0

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男子足球项目的一场关键比赛中,一幕令人震惊的暴力犯规再次将中国足球推上风口浪尖,比赛进行至第67分钟,北京队后卫李明(化名)在一次拼抢中从身后恶意飞铲上海队中场核心球员张晨(化名),导致后者当场小腿严重变形、痛苦倒地,经队医初步诊断确认为胫腓骨骨折,赛季彻底报销,这一恶劣行径不仅引发双方球员大规模冲突,更在赛后激起全国球迷和专业人士的强烈愤慨。

前国脚、知名足球评论员刘越在赛后直播点评中直言不讳地痛斥这一现象:“我们的一些球员,球踢不到,难道还学不会踢人吗?这种故意伤人的行为根本不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,这是犯罪!中国足球走到今天这个地步,一点都不冤!”刘越的这番犀利点评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开来,引发广泛共鸣。

刘越评全运会断腿事件,踢不到球还不会踢人吗?中国足球不冤!

事件回放:全运会赛场的惊魂一刻

这场焦点战关系小组出线名额,双方拼抢激烈但整体仍在正常范畴,转折点发生在下半场中段,当时上海队1-0领先,并掌控比赛节奏,年仅21岁的希望之星张晨中场拿球,正准备发动进攻,北京队26岁后卫李明从侧后方高速冲来,并非冲球而是直接瞄准张晨的支撑腿,一记凶狠的铲抢导致惨剧发生。

刘越评全运会断腿事件,踢不到球还不会踢人吗?中国足球不冤!

现场镜头捕捉到,张晨倒地后立即发出凄厉的惨叫,左腿明显变形,队医迅速入场并用护具固定后,将其抬出场外送往当地医院,赛后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队主教练王建军眼含热泪表示:“张晨是我们球队的核心,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孩子,这不是一次正常的伤病,这是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悲剧,他的职业生涯可能都会受到影响。”

当值主裁直接向李明出示红牌将其罚下,这张红牌对于遭受重创的上海队以及张晨本人而言,显然不足以弥补损失。

刘越痛心疾首:中国足球浮躁心态的集中爆发

作为1990年代国家队主力边后卫、参加过亚洲杯并拥有丰富国内外联赛经验的刘越,对中国足球的现状一直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,在当晚的直播节目中,他情绪明显激动:

“我踢球这么多年,见过拼抢激烈的,见过犯规凶狠的,但这种明显冲着人去、意图毁掉别人职业生涯的动作,绝对不能容忍!更可怕的是,我听到一种论调说‘这就是足球,不够强硬就别踢’,这完全是对足球运动的侮辱!”

刘越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恶性犯规背后的深层次问题:“为什么我们的年轻球员会形成这种思维?踢不到球还不会踢人吗?因为我们整个足球环境都在急功近利!青训教练告诉孩子‘不能吃亏’,俱乐部领导要求‘不管怎样必须赢’,裁判尺度又经常摇摆不定,久而久之,一些球员就形成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:赢不了比赛,我就让你的人也赢不了!”

他特别强调,这种心态并非孤立事件:“从青少年联赛到中超,再到全运会这样的国内顶级赛事,这种恶意伤人事件层出不穷,每次都说要严惩,但过后都不了了之,犯规者停赛几场了事,受害者却可能终身带着伤病,中国足球为什么上不去?这些脏东西不除,永远上不去!”

历史阴影:中国足球暴力之殇

刘越的愤怒并非小题大做,中国足球历来被赛场暴力阴影所笼罩,“断腿事件”可谓屡见不鲜,2006年中超联赛,上海申花球员孙祥飞铲北京国安的路姜,导致后者严重受伤;2015年广州恒大与天津泰达的比赛中,郭皓对阿兰的犯规导致其休战半年;2016年上海上港与石家庄永昌一役,孙祥再次卷入争议犯规,导致对方外援膝盖重伤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暴力文化正在向低年龄组蔓延,2019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,就发生过球员故意踢断对方核心球员腿部的恶性事件;去年U21联赛中,同样出现了令人发指的故意踩踏动作。

每次事件发生后,足协都会出台“严厉打击赛场暴力”的通知,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,停赛处罚力度不足、申诉机制不透明、对受害者保障缺失,使得类似犯规屡禁不止,正如一位匿名教练所言:“在这种环境下,守规矩的球队反而吃亏,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。”

文化反思:赢球主义如何扭曲了体育精神?

全运会作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,本应是展示体育精神和青年风貌的舞台,在一些项目中,奖牌至上的观念已经扭曲了竞技体育的本质。

特别是在足球项目中,全运会成绩直接关系到地方体育局的政绩和后续资源分配,这种压力层层传导,最终落在球员和教练身上,当赢球成为唯一目标,体育道德和职业操守便被抛诸脑后,一些球员和教练甚至产生“宁可犯规也不能让对手舒服”的错误心态。

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伦理学教授陈国强指出:“刘越的评论虽然尖锐,但切中要害。‘踢不到球就踢人’这种思想,暴露的是我们体育教育中竞争观和胜负观的严重偏差,如果不从价值观层面进行彻底矫正,仅仅依靠技术性处罚,无法根除赛场暴力毒瘤。”

国际对比:成熟联赛如何治理赛场暴力?

对比欧洲五大联赛乃至近邻日本J联赛、韩国K联赛,虽然同样存在激烈拼抢和偶尔的严重犯规,但故意伤人的恶性事件发生率远低于中超和国内赛事。

这首先得益于严格而公正的处罚机制,英超联赛对故意伤人行为通常处以至少三场以上的停赛,并通过视频回放技术确保处罚准确性,更重要的是,这些联赛拥有成熟的球员教育体系,从青训开始,教练就不仅传授技战术,更强调体育精神和职业素养。

日本J联赛更是将“尊重对手”作为联赛核心价值观之一,他们的青少年比赛中,裁判会特别严厉地处罚危险动作,球员也会在犯规后主动向对手致歉,这种文化熏陶下成长的球员,即使在国际赛场上拼抢激烈,也极少出现故意伤人的恶意行为。

路在何方:中国足球需要一场精神革命

刘越的怒吼或许刺耳,但确实道出了无数关心中国足球人士的心声,技术落后可以通过苦练弥补,战术薄弱可以学习先进理念,但一旦精神层面腐化,足球运动就失去了根基。

治理赛场暴力需要多管齐下:足协必须建立更严厉、更透明的处罚机制,对故意伤人行为实行“零容忍”;裁判员需要统一尺度,对危险动作果断判罚;俱乐部和教练应当摒弃“唯成绩论”,将培养球员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放在重要位置;媒体和球迷也应共同营造拒绝暴力、崇尚技术足球的舆论环境。

更重要的是,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体育竞赛的根本目的,胜利固然重要,但通过公平竞赛展现人类超越自我、尊重对手的精神境界,才是体育运动的永恒魅力。

当刘越说出“中国足球不冤”时,他并非幸灾乐祸,而是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疾首,这次全运会断腿事件应当成为中国足球整肃赛风赛纪、重建体育精神的转折点,只有当每个参与者真正理解“踢球不是为了踢人”的简单道理,中国足球才能迎来真正希望的明天。

评论